四棱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航天员要在天上生活3个月立方米
TUhjnbcbe - 2021/8/8 21:24:0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各舱段、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及其发射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那么,航天科技集团打造的“太空之家”舒适吗?航天员在天上如何生活?神舟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

戳视频↓↓↓

就是要大:从“筒子房”到“大平层”

“天宫一号”于年成功发射,发射重量8吨左右,提供给航天员的舱内活动空间为15立方米,可以满足3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相对于神舟七号7立方米的舱内活动空间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依然比较局促。当年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立方米,简直是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

功能分区:确保“私密性”“便利性”

中国空间站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在设计上最大程度考虑到私密性和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舱内景

睡觉自由:醒来“元气满满”

在太空中,航天员也能实现“睡觉自由”,能够享受独立的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依然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了。独立的睡眠区能够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

喷枪清洁:“包裹式淋浴间”

航天员虽然不能享受和地球上一样的淋浴和泡澡,但每个人都能够在一个“包裹式淋浴间”里,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卫生问题。

WiFi覆盖:全屋智能家居

除此之外,随着10多年来我国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飞跃,设计师们在之前的总体设计方案上不断升级,采用全新的信息技术,让中国空间站有了“移动WiFi”,并创造了一个智能家居生活空间。

在中国空间站里,设计师们给每一个航天员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

仅仅就舱内灯光环境和温度环境,设计师们就进行了多次体验,反复验证和调整,尽最大可能让长时间驻留太空的航天员有舒适的生活感受。

天地通话:还能和家人“私聊”

在以往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天地通话是“传统项目”。在中国空间站运行中,设计师们会给航天员预留一条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在这里和家人打电话“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在太空生活的心情。

平时,航天员们都带着骨传导耳机,舱内的WiFi可以方便他们在站上各个舱段相互通话,而且他们在任何位置上也都可以与地面通话。

维护维修:不看错、不误操作

根据国际同行的经验,航天员在太空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进行舱内组装和维修,也就是说,完成空间站的建造任务,以及保持空间站十几年的运行,有很多组装和维护维修工作需要航天员在太空中独立完成,其中有一些甚至需要出舱,在舱外完成。单算核心舱,上面就有台设备,它们的很多组装工作都需要航天员在天上手工完成。此外,还有一系列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中可绝对是一个“忙碌的宝宝”。

为了让航天员的维修和组装工作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设计师们在“防差错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想了不少办法,从标志、颜色、外形等方面对要维修组装的设备、线缆和插头采取了一些措施,确保航天员在太空操作时“不看错、不误操作”。

舱内景

地面支持:一模一样的“地面站”

上天无小事。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每分每秒,都有地面工作人员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航天员要在天上生活3个月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