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简称“商”,河南省地级市,商丘介于东经°49-°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千米,南北纵贯千米,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总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区域面积平方千米。
据史载,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商丘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
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平方千米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
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风多日暖,干旱少雨;夏季受偏南风影响,炎热多雨,水热配合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但亦间有阵雨、冰雹带来危害;秋季雨量偏少,日照充足。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商丘市冬季较长,夏季次之,春、秋两季明显较短。
商丘市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形成比较单一的植被类型,但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商丘市区除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零星分布外,皆是栽培植物种类组成的人工植被,在河南省植被区划中,属*淮平原栽培植物区。历年来随着农业发展和城市绿化,植物种类、数量都有明显变化。
农作物的秋粮结构,建国初期主要是大豆、谷子、高粱等,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改为玉米、大豆等。在植树造林方面,由于果树、观赏树和用材树等多种树种的增加,更丰富了城乡的植物种类。商丘泡桐资源丰富,商丘市桐木蓄藏量达万立方米,被誉为中国泡桐之乡。
商丘古城,是明清时期的归德府城,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年)。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外圆内方,呈现一个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还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的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
位于商丘古城北门内,为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壮年著书处,是一明三暗、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这里制作有三组共12个蜡像,有侯方域和常氏夫人、香君拂琴、雪苑论事等场景。并有从民间收藏的近百余件古式家具、陶瓷器具陈列其间。另重修侯方域父亲、明代户部尚书侯恂的故居,从民间征集了大批珍贵古物。
商祖祠位于商丘华商文化广场内,是为了纪念商祖王亥所建,商祖祠景区是以纪念和宏扬“三商文化”为主题的一个文化景区。王亥是中华商业的始祖,也是举办国际华商文化节的核心理由,所以,王亥塑像的设计和制作就显得异常重要。
于永城县城关东北隅崇法寺旧址(今为革命烈士陵园)内。寺建于唐,塔建于宋绍圣二年()。寺久废,塔刹不存。年修葺一新,恢复宋2代旧观。塔体现高34.6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朝末年,刘邦被县令指派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为秦始皇修造陵墓。行至商丘永城芒砀山时,人已逃走大半。刘邦只管趁月色赶路,当走到芒砀山前荒草野径之中,突遇白色大蛇拦路而卧,众人惊恐不安。刘邦拔剑上前,将蛇斩作两段。白蛇被斩后,血流满地,随后在斩蛇处长出一片红草来,至今历两千余年此处红草仍颜色不改。
八关斋位于商丘古城南门外的古宋河畔,“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八关斋”是佛教用语,是指男女信徒在这一昼夜中所遵守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座高广华丽床座,不涂施香曼及歌舞观听,不吃荤。这八条戒律,实际上就是“八戒”。
木兰祠位于虞城县城南35公里营廓镇大周庄村。该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木兰祠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装立像和记载花木兰代父从*、征战疆场、凯旋而归的雕塑和组画。祠内有祠碑两通:一通是元代元统二年(年)所立《孝烈将*像辨正记》碑,碑文载有对木兰身份、受封孝烈将*的确认及《木兰辞》全文。
座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了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英雄张巡所建。这座大殿建于年,占地4.07万平方米,南北长米,东西宽米,自南向北依次为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唐式建筑。
商丘人民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始建于年,集花木欣赏、动物观赏、儿童乐园、东风湖山水园林风景为一体。人民公园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建设后,人为景观、园林小品协调统一,相辅相成,基础设施及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绿地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水面积达15%。公园现有动物园、怡林园、月季园、牡丹园、儿童乐园、盆景园、鸽子广场、东风湖山水园林区等景点、设施,是市民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微子祠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后经多次毁坏,又多次重修。现在的微子祠由印度尼西亚华侨宋良浩先生来商丘寻根祭祖时捐资重修。整座祠占地面积平方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95米,由微子祠、先贤堂和微子墓三个院落组成。微子祠位于中间,占地平方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35米;先贤堂和微子墓分列于微子祠的东西两侧,占地面积都是2平方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30米。
芒砀山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内,连霍高速、济祁高速、永登高速纵贯其间,是中原“一线五点”旅游开发的重点景区。古老、秀美、神奇的芒砀十三峰,峰峰有历史,洞洞有传奇。夫子庙、汉梁王陵、刘邦斩蛇碑、陈胜王陵、孔夫子避雨处等景点等名胜古迹散落其间,“四神壁画”、“金缕玉衣”等中华瑰宝交相生辉。
商丘市的应天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洞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范仲淹来应天书院求学、后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宋仁宗时,又于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