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棱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混乱的三国时代这么发达,最具代表性的30 [复制链接]

1#

三国始于公元年,终于年,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权。公元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公元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公元年,曹魏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版图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导致这个时代的手工业开始往战争方向靠拢,尤其是在冶炼及器械制造方面,取得了极为明显的进步。以冶炼而言,三国时期,百炼钢工艺相当成熟,魏、蜀、吴三国都用之锻制刀剑。曹操曾令工师制作“百辟利器”,曹丕《典论·剑铭》说:“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制成的刀剑有美丽的纹理,文似灵龟,“采似丹露”,“理似坚冰”,“曜似朝日”。江南各地也开始设置相应机构管理冶铁事宜,长江下游的扬州、丹阳、中游的江夏、武昌,上游的临邛、广都等地均是著名的冶铁产地。器械制造方面,其制作技术也已非常成熟,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马钧的“连弩和发石车”等等。三国青铜马中华第一青铜马此外制瓷业也逐渐兴旺起来,当时南方浙江一带盛产青瓷,尤其是三吴地区更为著名,不仅青瓷通体青莹,而且造型也十分美观。由于大量生产,瓷器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如今,三国时期传世至今的文物,大多为考古出土物,涵盖三轮车,瓷器,铜器,机械器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30件历史文物。三国木牛流马三轮车木牛流马三轮车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三河镇马家山砖瓦厂,抢救性出土了一组三国时期的车马俑陶片。当专家学者将这些破碎的陶片拼接复原后,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这是一个三国时期的三轮马车。这辆马车,高厘米,长97厘米,是一辆双辕马车和一辆独轮车的结合。如果去掉两个后轮,则立即成为一辆独轮车,如果去掉前轮,则与当时的双轮马车没有区别。如前所述,这种三轮马车因为多了前轮,稳定性和载重量提升了;加之,原先的双轮马车前后受力点,在马的前蹄和车轮上,增加了前轮后,使马车的前后受力点;变成了车的前轮和后轮,马的负担减轻了,从而有利于爬山路,也就更有利于山路行驶了,据专家推断,应是木牛流马的原型。三国吴貨物和客船貨物和客船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東漢-三國時期(吳),公元3世紀,出土於廣西貴港市良群通鎮14號墓。漢字磚“蒼天乃死”漢字磚“蒼天”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東漢二世紀,安徽亳州市元寶坑曹操宗族墓葬1號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三国葡萄酒木桶葡萄酒木桶甘肃省博物馆藏東漢末年,2?3世紀,在雷泰墓,甘肅武威市,年出土,中國一級文物,甘肅省博物館藏。三国魏漢字印章“曹秀”漢字印章“曹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三國時期(魏),公元3世紀,年出土於河南洛陽市曹秀墓,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三国魏凤鸟铜镜三国魏凤鸟铜镜辽宁省博物馆藏東漢王朝-三國時期(魏),2至3世紀,年遼寧省遼陽市三道好1號墓出土,遼寧省博物館藏。三国吴喪葬瓷罐三国吴喪葬陶楼南京博物院藏三國時期(吳),年,年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上方墓出土,中國一級文物,南京博物院藏。三国陶瓷罐三国陶瓷罐河南文物卡欧研究所藏東漢三國時期(魏),3世紀,—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曹操陵,中國一級文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三国魏错金铜蟠龙错金铜蟠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通高11.4厘米。器通体造型为一只凶猛的张牙舞爪的蟠龙。这只神兽似乎充满了力量,蕴涵着一种一触即发的强烈动势。这件作品除对蟠龙动态的成功表现外,还有许多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它脱离了单视点的正面构图方法,具备了可供人围观欣赏的立体造型,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此器,形成了许多既衔接完整又各自独立的生动画面。龙头规整,躯干起伏,腿部坚实粗大,棱角分明,再加韧劲的长尾,锐利的尖爪,将蟠龙的形象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三国吴青釉飞鸟百戏堆塑瓷罐三国吴青釉飞鸟百戏堆塑瓷罐镇江博物馆藏堆塑罐源于汉代的五联罐,又称“谷仓”、“*亭”、“神亭”,也称“*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随葬明器。青瓷飞鸟百戏堆塑罐形状如坛,通体施釉,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堆塑三层,塑楼台1幢、阙2座、舞乐杂技人物10位、飞鸟68只,另有走兽等。下部罐腹上堆贴模印三层纹饰。上层堆贴坐猴10只、飞鼠7只;中层堆贴佛像7尊、天禄10身;下层堆贴蜥蜴11条、乌龟3只、飞鼠3只。整个器物造型奇特,制作精细,内容丰富,无论人物,还是动物,造型有趣,神态生动,杂而不乱,多而不散,疏密有致。采用了丰富的装饰手法:模印、刻花、堆贴、塑饰、雕镂等等。反映了我国东吴时期青瓷艺术的高超水平。三国青釉八系带盖瓷扁壶青釉八系带盖瓷扁壶镇江博物馆藏年镇江禹山北路和融优山美地三国吴墓出土。盖面设双孔,瓜棱球形纽。器身平口,直颈,扁园腹,圈足扁圆外侈,肩、下腹各饰对称的横向系,壶身两面中间设对称铺首衔环系。盖面以纽为中心刻同心圆圈纹,口沿以联珠斜方格网纹为饰,腹部两面饰菱形纹带呈心形。胎灰白色,全器施釉,底部无釉。三国越窑青釉鳖形瓷水注越窑青釉鳖形瓷水注镇江博物馆藏三国东吴越窑青釉鳖形瓷水注,年出土于镇江禹山北路“和融优山美地”工地的六朝中。该器形为鳖形,鳖首昂起,鳖尾残缺,平底,外施青釉,背上刻水波纹。制作者巧妙地以鳖身体为水注腹部,背上有一圆形注口,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是国内首次发现的鳖形水注,年被江苏省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三国和田猪形玉握三国和田猪形玉握襄阳市博物馆藏高3、长9.9、宽2.8厘米。年10月樊城菜越墓出土。玉握整块和田白玉雕刻而成。猪形,体呈卧伏状,眼、耳、鼻、口、四肢、尾巴俱全。四肢上有游丝线刻细毛。整器尽管小巧,但简洁大方,温润晶莹,完美无瑕。雕刻采用成熟的“汉八刀”,手法细腻,猪形憨态可掬,极富动感。三国*褐釉陶楼三国*褐釉陶楼襄阳市博物馆藏通高、进深31、宽33厘米。年10月樊城蔡越墓出土。陶楼由门楼、院墙和二层楼阁组成。院墙的平面呈长方形,左、右、后三面墙顶盖双坡式檐瓦。前墙较高,上承双面坡屋顶,前坡下有两根八边形廊柱相承,廊柱和前墙以两横梁相连,后坡檐搭于左右围墙之上,形成门楼。两廊柱下有熊形柱础,内侧有两根拴马桩。三国*釉虎子三国*釉虎子襄阳市博物馆藏三国铜熨斗三国铜熨斗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青铜质。宽折沿,浅腹,底微圜,柄截面为半圆形。三国铜炭炉三国铜炭炉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高11.1厘米,口径30厘米。形状内容描述:盆形,浅腹,三个矮蹄足。腹部有四道弦纹,四周附三个兽面铺首(其中一个带纽),两个竖桥形纽。大将朱然名贴大将朱然名贴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三国饭盒越窑青瓷方格盒三国饭盒越窑青瓷方格盒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于年出土于三国东吴大将朱然的墓中。因当时的一场暴雨,冲出了这座古墓,当地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马组织考古专家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地发掘。墓中出土了多件文物,大多都是精美漆器,其中的越窑青瓷方格盒,让专家们目瞪口呆。不是因为该方格盒的价值,而是由于它的形状太像现在食堂用的餐具,简直是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越窑青瓷方格盒中的每个格子中,都刻有一个圣兽。有人戏称,该方格盒是三国“白领”的餐具,那时的“白领”思想真够前卫的。三国贵族生活图漆盘三国贵族生活图漆盘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木胎。平沿直口,浅腹平底,沿与腹下各有一道鎏金铜。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盘内绘十二人,分为三层。上层为宴兵图,画面五人。中间画对弈图,两男子分坐两边,中间置一棋盘,前有矮足圆盘,上置食物。下层似为出游图,画面两人,一人骑马,一人跟于马后,前后有山岳。三国柿蒂八凤镜三国柿蒂八凤镜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青色,圆形。扁平圆钮,圆钮座,主体纹饰有四柿蒂形叶伸向镜缘,叶间有八只风鸟,两两相对,振翅翘尾,风鸟体下饰一圆点纹,四叶内各有一形态各异的龙或遨游或回顾,近缘处是内向十六连弧纹圈带,内有虎、龙、鸟、兔等神禽异兽,还有一“出”字图案,素缘。三国豆青釉弦纹青瓷盏三国豆青釉弦纹青瓷盏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将*喝茶用的器具,灰白胎,釉色豆青,胎釉结合较好。圆唇,唇下有两道弦纹。三国吴犀皮*口羽觞犀皮*口羽觞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宫闱宴乐图漆案宫闱宴乐图漆案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木胎,髹黑中偏红漆地。案面长方形,缘略高,四角及边缘间隔镶有鎏金铜皮。案背附两木托,托两端有孔,可安放矮足,足已残,正面主案图案为宫闱宴乐场面,绘五十五个人物,大都附有榜题。漆案主题图案四周由内及外共有五层纹饰带,髹黑、红、灰、褐、赭等漆色,绘云气、禽兽、菱形、蔓草等纹饰。案背髹黑红漆,周缘饰点碎纹,正中用朱红漆篆书“官”字铭。三国魏青铜弩机三国魏青铜弩机国家博物馆藏长11.9厘米。弩机上刻有制造年月和工匠姓名。弩是战国以来广泛使用的发箭兵器,弩机是弩的机发部件。最迟在正始年间(公元-年),曹魏的弩开始由尚方官署的中、左两个尚方分别承制,一个生产“牙”、“悬刀”、“郭”等金属部件,一个生产弩臂等木构件。尚方设有监作吏,总负责弩的生产,中、左尚方各由“匠”组织生产,并有具体负责生产的“师”。“正始二年”是公元年,这时,魏、蜀、吴三国仍在进行战争。三国末年全国人口约万,吴国有万、蜀国有94万,魏国和灭吴以前的西晋则有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实力强大。三国吴国环首刀三国吴国环首刀湖北鄂州博物馆藏蜀汉铭文青铜弩机蜀汉铭文青铜弩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蜀汉铭文青铜弩机为三国蜀汉时期文物,材质为铜,长13.3厘米、宽6.7厘米、高15.3厘米。弩机部件保存比较完整,因锈蚀严重已不能活动。机身有铭文“延熙十六年四月廿日中作部典□□遂绪吏李飞□杨汲□工杨茗作立坂重二斤五两”三十五字。蜀汉直百五铢蜀汉直百五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直径2.8、穿径0.9、外廓厚0.3厘米,铜质,圆形方穿,内外皆有廓,面文隶书‘直百五铢’,光背。三国时期,蜀汉偏处西南,发展经济受到局限,又连年征战,财*困难,*费紧张,只好采用发行大值虚币的办法来勉强维持。在大臣刘巴的建议下,刘备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年)发行“直百钱”。直百钱有面文“直百五铢”和“直百”两种。“直百钱”的发行对蜀汉经济的发展立刻起到作用,“以数月之间,府库充实”。三国魏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三国·魏,印面2.2×2.2cm,通高2.7cm。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起顺读。此印是三国时期魏*权颁赐给东胡乌丸族下层官员的官印。三国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石牌三国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石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三国青铜马三国青铜马襄阳市博物馆藏高、长厘米,重约两吨。年10月襄阳市樊城区菜越墓地出土。灰绿色。面颊平,双耳直立如削竹,两目凸出,翘鼻,张口露齿,双耳间立一扁长条状纛,额部錾刻有阴线流苏,长颈丰腴,上部有直立鬃毛,作引颈嘶鸣状。马呈站立状。两前肢微外张,后肢直立,马尾下垂。该马是目前国内出土体型最大的青铜马,堪称“中华第一青铜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