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开远市乐白道街道阿得邑村委会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发展为先
不断强化*建引领能力
科学培育特色产业
通过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让广大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曾经的阿得邑是传统农业村,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花生为主,集体经济收入较少,增收致富的希望渺茫。如何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僵局,带动村民增产增收致富,成了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普金文的心病。转机出现在年,普金文带着村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大家一致认为阿得邑有土地优势,将土地整理后,通过引进公司集中管理,可以大规模发展种养殖业。
有了发展思路
紧接着就该付诸实践
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一些老百姓习惯了
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
要流转他们的土地
谈何容易
……
为打消村民的思想顾虑,村“两委”发动村组干部、*员,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的解释,一番努力后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地流转完成后,为更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在充分征求*员和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采取“*组织+公司+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先后引进云南四季丰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河山水青农业科技种植有限公司、红河福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通过“*组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流转了土地的村民每年可获得元/亩的租金;村*总支以集体资产作价入股,每年可获取分红。除此之外,村民还可以通过在公司基地务工,获得元/天的用工报酬,实现了公司、农户、村集体三方受益、三方共赢。近日,阿得邑村委会清塘子村栽种的多亩李子进入了盛花期,村民们都忙着为李子树保花保果。村民普琼花介绍,他们一家就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现在土地流转每年有近8万元的收入,她和丈夫在基地干活,每人每月还有元的打工收入。在阿得邑村委会,还有很多村民与普琼花家一样,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实现了“土地流转收入+就近务工收入”双增收,阿得邑也快速地实现了从“空壳村”向“产业村”的转变。年,阿得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所辖的6个自然村水果、中草药、蔬菜、特色养殖已初具规模,年租地收入达万元,村民务工收入达万。
如今的阿得邑村委会
沐浴在全体村民
共商、共建、共和谐的春风里
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村民人心从散到聚的
华丽转身
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
实干当下、着远未来
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通讯员:胡语珊朱泉屹王佳文/图
责编:普薇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 投稿邮箱:hh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