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棱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辣椒豆角卷心菜荒坡变菜园,四川这个社 [复制链接]

1#

9月8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弄弄坪街道大花地社区有一片菜地,辣椒、豆角、卷心菜流着水茵茵的绿色,淡红色的番茄像一盏盏彩灯结满枝头。

77岁的陈尚英出门晨练前,先给自家院里的小白菜、小葱、小油菜和周边代管的花圃浇浇水,又掐了一把鲜嫩的小葱,“今天可以做个小葱拌豆腐。”她合计着。

陈阿姨和不少老年人一样,一方面自己种的蔬菜可以放心食用,另一方面也能打发时间、陶冶性情,更为晚年生活增添一点“小幸福”。

谁能想到,一块曾经让居民们避而远之的荒坡,甚至一度是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堆积场,经过环境治理与打造后,如今成了大家最喜爱的地方,还圆了居民一个“田园梦”。

曾经避而远之的荒坡

如今变身阶梯“城市菜园”

“老旧小区边坡环境治理一直是个难题,种树及养护成本高。”大花地社区临时党委书记杨丽华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建设“城市菜园”的初衷,社区老人数量多,社区养老也需要给老人们提供一个活动的方式及场地。这些老人很多都是老一辈建设者,从农村出来,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就想到将边坡开辟成菜园。

↑小区“城市菜园”。

据了解,为了有效治理荒坡环境,让其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社区积极收集辖区居民意见,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始对该块荒坡进行打造。弄弄坪街道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平台,组建志愿服务队,将弄弄坪西路8号5栋旁边的边坡砌石分块,开辟出一个多平方米的阶梯型“城市菜园”,规范划分多块菜地,供辖区有意愿的居民进行认领耕耘。

在荒废的边坡辟出一个阶梯型“城市菜园”,满足了部分老人的心愿。一些居民也有学习种菜的想法,在切磋农艺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生活有了新乐趣,又为城市环境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以前,来这一片都是杂草、枯树木、垃圾,非常脏乱。”弄弄坪街道大花地社区居民说,以前这里很脏乱,不受大家欢迎。因为气味很重,再加上有很多废渣,引来不少蚊虫,人从这里路过,都不愿意看这个地方。

菜园成了她晚年生活一部分

还融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

“我发现身边不少老年人都去社区认领一块地开垦出来,种点当季的小菜。”陈阿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3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荒坡,现在变成了菜园。刚开始只种了最简单的小葱和油菜,每天浇浇水,没有花太多心思,却收获了不少,吃起来还新鲜。

↑小区“城市菜园”。

尝到甜头的陈阿姨,又开始种植难度系数更大的木瓜树、芒果树,甚至还种上了玫瑰,菜园顿时热闹了。陈阿姨几乎天天到菜园,用心照料,日积月累,小菜园成为她晚年生活的一部分。陈阿姨给红星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能买到两种菜种子,种出的鲜菜足够全家吃上好几个星期。自己种来吃,划算多了。另外,种菜也是一种解闷儿的生活方式,看着种子从发芽到成熟,丰收的喜悦让人期待。”

陈阿姨乐呵呵地说,家中饭桌上经常有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从丝瓜、辣椒到小白菜、西红柿,时令新鲜。瓜果成熟时,大家还会相互赠送劳动成品,或者把吃不完的蔬菜送给辖区的困难老人,邻里间关系也由此变得亲密起来。

成为孩子们劳动实践基地

目前有8户签订了承包合同

当然,“城市菜园”的积极意义还不止这些。由于采用了厨余垃圾发酵后作肥料,因此菜园里没有异味。在“梯田”高处看下去,绿油油的菜园赏心悦目。双休日里,辖区的青少年们可以到菜园学习“蔬菜成长史”,这里可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

杨丽华说:“‘城市菜园’受居民欢迎,反映出老旧小区治理方式亟须新思路和新举措,就是要满足社区养老中新一代老年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其次是推动社区建设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同步,同时让居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后是带给老人们更多的精神寄托,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精神幸福。”

为激发和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城市菜园”又搞起了“承包制”。目前,有8户自愿签订了参与共建“城市菜园”的承包合同。据悉,承包“城市菜园”不收费,在种菜的同时,还要负责周边公共绿化,种花养草。

↑小区“城市菜园”。

“我们与每一户居民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内明确了居民不能浇粪便、粪水,必须以清水浇灌的规定。同时会安排网格员、社区干部等不定期对菜园子进行监管,如巡查时发现哪家菜地有异味,我们就会终止与对方签订的协议,并且收回菜地。”杨丽华说。

胡波吴杰红星新闻记者江龙摄影报道

编辑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